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科技创新浪潮奔涌的展馆内,作为首都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京城机电携旗下配天机器人、中航迈特亮相展会,以一系列自主研发的硬核科技产品,生动诠释了京城机电智能制造的深厚实力与未来图景。
京城机电展区内,观众们或俯身细看展台内晶圆机器人的优雅动作,或围在焊接区惊叹于AI的自主决策,或在3D打印的复杂构件前流连忘返。热烈的讨论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与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交织在一起,气氛持续高涨。
晶圆机器人首度展出
由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
什么是晶圆?手中的手机、工作的电脑、家里的各种智能家电,其核心芯片的基础组成材料,就是晶圆。
晶圆是一种高纯度的单晶硅片,是制造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材料,通常呈圆形薄片状,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传感器制造、功率器件制造等领域。晶圆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晶圆制造和搬运是一个高度精密和严格控制的过程,既要避免晶圆表面产生划痕,又不能因为搬运晶圆的机器人自身运动产生任何微小颗粒。因为一个微米级的尘埃可能就会导致整片晶圆报废。
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
为了满足客户对晶圆机器人的需求,配天机器人于2023年底开始战略布局晶圆机器人市场,历时两年多的时间,自主研发了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和真空晶圆传输机器人,并已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采用双臂式机械结构设计,全轴由伺服电机精准控制,伺服系统及控制算法为配天机器人独立开发,可保障产品供应链安全稳定。在高速运行时,能够凭借先进的自研运动学和动力学算法,保持晶圆的高精度传输。此外,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5mm,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气晶圆传输机器人可灵活应对复杂传输任务,传输晶圆平稳度高、振动小,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前道工艺,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作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为半导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真空晶圆传输机器人
真空晶圆传输机器人专为半导体制造中的真空晶圆传输环节精心设计,重复定位精度同样可达0.05mm。机器人整体采用直驱电机进行闭环控制,结合自研轨迹路径算法,确保晶圆的高平稳传输。搭载自动纠偏功能,可实时检测并纠正晶圆偏差。其整体结构经过特殊设计,一方面能够耐受高真空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晶圆长期稳定运输,并配备了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抖动抑制技术,振动值小于0.1g,确保晶圆传输过程中的高稳定性,为半导体制造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解决方案。
绎焊智能体AI赋能
让焊接机器人拥有智慧“大脑”
近年来,进厂“打工”的机器人越来越多。让机器人从事某一生产环节时,前期仍需要人工投入编程等大量准备工作,一旦更换生产场景,往往需要重新编程,换产成本高昂。
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绎焊智能体正在破解这个行业“痛点”。绎焊智能体具备自主识别、焊缝提取、智能避障等功能,配备高精度视觉识别功能,能够自动检测并提取工件的焊缝信息,依托先进的智能避障路径规划算法,自主生成最优焊接路径,全程无需人工示教和校正,即可实现焊接过程的全面自动化与智能化。
同时,绎焊智能体还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工件焊接,即使更换生产场景,也能轻松“上手”,大幅降低了焊接调试、试生产、培训等全套流程的时间,实现焊接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此外,绎焊智能体与配天机器人自主研发的配天云端智能中枢深度联动,可持续进行焊接过程的大数据分析、知识富集与模型进化,实现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焊接的泛化能力。
在此基础上,绎焊智能体还支持手持式数据采集终端操作,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将传统复杂的代码或文字输入型人机交互转变为简单的指、看、点,操作人员只需在工件焊接区域附近一键点击,数据便可自动采集、回传至机器人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图像与空间信息,智能识别焊缝位置和特征,操作机器人在目标位置自动开展高精度焊接作业,实现人机协同的高效焊接解决方案。即采即用,高效部署,无需复杂标定和编程,显著降低编程门槛与调试时间。目前,绎焊智能体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船舶、重型设备等重工业领域钢结构件的“多品种,小批量”焊接场景。
助力人形机器人更轻更强
中航迈特金属3D打印创新应用
MT400M金属3D打印设备
中航迈特是京城机电旗下专注金属粉末材料、金属3D打印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本次大会,中航迈特展出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MT400M金属3D打印设备,采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术,匹配多振镜扫描精度校准功能,全幅面打印一致、稳定;设备加载变层厚打印功能,支持人形机器人复杂结构件的高效成形,如拓扑优化及晶格结构件等,显著降低部件重量并提升强度;搭配钛合金粉末、铝合金粉末等创新材料,可进一步满足机器人关节、骨架等关键部件对轻量化、耐腐蚀及高强度的需求,助力机器人续航提升与动作复杂度优化。
人形机器人胸腔连接件
比如,人形机器人的胸腔连接件,使用中航迈特自主研发的钛合金粉末及金属3D打印设备进行打印制作,能够承受较大外力,减少变形风险,实现结构件轻量化与高刚度,极大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
人形机器人手臂连接件
人形机器人的上臂和小臂通过3D打印能够实现传统制造方法无法实现复杂几何形状,大幅减轻机器人自重和零件数量,简化装备步骤,实现轻量化与复杂功能的集成,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性能、能效和可靠性。
人形机器人腿部连接件
人形机器人腿部金属件通过3D打印可在保证强度/刚度的前提下显著减轻腿部重量,降低惯性,从而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动态响应能力、运动速度、敏捷性和整体能效,提升其运动表现、能效和续航。
中航迈特通过金属3D打印“设备+材料”的融合创新,为机器人行业带去智造解决方案,助力人形机器人部件快速定制与批量生产,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更能灵活适配服务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多样化场景,为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开辟新可能。
中航迈特、配天机器人与亦庄控股
所属麦克奥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8日,京城机电所属中航迈特、配天机器人与亦庄控股所属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京城机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阮忠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忠波;亦庄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兼)王军,亦庄控股总经理杨文良等参加签约仪式。中航迈特总经理高正江、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分别与麦克奥迪党委书记、总经理廖显胜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建立多方式、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依托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装备基础,聚焦关键技术需求,在金属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光学显微镜及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通过市场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产业基地建设等多元化方式,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重大技术攻关,共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此次战略签约标志着京城机电与亦庄控股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装备制造领域进一步深化落实。双方将共同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市场拓展”生态闭环,为首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阮忠奎表示,本次签约标志着京城机电与亦庄控股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合作从资源整合的“物理叠加”转向创新协同的“化学聚合”。希望双方持续共享产业平台的载体资源,聚焦产业链延伸、海外渠道共享、新兴产业孵化的深化融合。通过集团战略统筹、产业公司联动、技术团队攻坚的协同机制,共同谋划“十五五”产业发展布局,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合力,实现合作行稳致远。
王军表示,京城机电和亦庄控股始终积极响应市属国企协同发展的号召,具备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泛的合作空间。亦庄控股将依托丰富的产业平台资源及金融服务能力,为京城机电相关业务提供深度支持;同时希望充分发挥各自在装备制造、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通过产业平台协同、渠道资源互通、金融资本赋能等多元化方式,探索共建更多合作新模式,实现强强联合与互利共赢。